主持人随机选择,来到一户村民的家门口。
一位大娘正蹲在家门口烫鸡、拔鸡毛。
主持人问道:“大娘,杀鸡呢?”
大娘满手的鸡毛,面对镜头一点都不怯场:“是嘞!”
“大娘,你家养了多少只鸡呀?”
“过年的时候,一共养了三十只鸡、二十只鸭子。”
镜头一晃,拍到显得很空荡的鸡笼。
成年的鸡鸭不见几只,倒是有一群毛绒绒的小鸡小鸭。
主持人笑道:“这竹笼里不剩几只鸡鸭了,都逮到集市卖掉了吗?”
镜头回到大娘那张满是皱纹的脸上。
大娘一脸不以为然:“嗨!卖什么卖啊?以前每年家里养的鸡鸭,才是需要背到集市上卖掉。卖了钱供孩子读书,给老人看病!现在,咱们村子条件这么好。自己都不够吃,根本没几个人愿意卖!我家每隔几天杀一只鸡、或者宰一只鸭,现在笼子里不剩多少了。呐,前几天又赶紧买了一批鸡鸭小仔子,再不养一批,后面几个月都没得吃了!”
“……”主持人灿灿地笑道:“哈哈哈,大娘你家的生活水平不错哈!”
大娘还是一脸不以为然:“不是我家的生活水平不错,是全村都这样儿!以前种地,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,家家户户都是一个月才开一次荤。猪肉还不敢多卖,一般都是买一、两斤回来,给全家打一次牙祭。现在,每户人家不是天天吃猪肉,隔三差五杀一只鸡宰一只鸭……”
“嚯!这生活水平,比城市里还要丰富!”
“那可不!”大娘满脸得意。
“大娘,为什么村民们的生活,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?”
大娘那只拔鸡毛的手,指着村尾的方向,说道:“都是托了程太初的福!”
“太初,就是程太初程老板吗?”
“就是他!要不是他把大家伙的土地都租了,让我们能够拿着租金盖漂亮的小洋楼,我们现在还住着风吹就要倒的土胚房子。不但如此,他还帮我们跟造房商谈房子的造价。瞧瞧……我们村这么漂亮的房子,才花二十万。这要是放在别的地方,二十万哪里能盖得这么漂亮?”
摄影机的镜头一晃,整个小洋楼的全貌,落入了全国网友的眼球中。
“我的天啊!这么漂亮的小洋楼,造价才二十万?”
“简直不可思议!”
“卧槽!我姐夫的亲爹,给我家盖房子。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平房,都花了十三万。”
“我的娘唉!楼上楼下这么大的房子,总造价才二十万?不可能吧?”
“单个盖房,二十万肯定不可能!但是像这样全村集体盖新房子,如果跟造房商好好商量,应该是可以的!”
“那也不可能呀!就算是集体盖这样子的新房子,至少每家每户也要二十五万吧?”
“看地方吧!别忘了,这里以前一直是贫困村。物价和工价,应该没那么高!”
“楼上,有道理!”
“在我大江浙地区,盖这样的房子,起码得三十万。主要是物价高、工价也不低……”
“这个村子的村民,真特么幸福!”
……
大娘这下鸡毛也不拔了,主动跟主持人聊了起来。
“这都是托程太初的福!不只是让大家盖房子省了好几万,他贴钱给大家送了一套漂亮的家具。我们只花了五千块,就得到了一套一万块的家具。床和沙发,都很舒服。他还自掏腰包,从镇上接了天然气管道,为整个村子通了天然气。不只是我们村,隔壁的几个村子都一样……”
主持人感慨道:“真好啊!”
话锋一转,主持人又问道:“大娘,你说你们的土地租金,都拿出来盖新房了。现在庄稼没得种,你们没有收入来源,怎么还天天吃猪肉,隔三差五地杀鸡宰鸭呢? 我瞧着,好像也没有多少村民外出打工。生活费,是从哪里来的呢?”
大娘哈哈大笑:“当然是给程太初当帮工啊!他对帮工是真的好,工钱可高了。每个家庭,几乎都有一到三、四个人,都在给他当帮工。一个月下来,每个人大概能挣四千到六千块钱不等。连我家年满七十岁的公公,偶尔帮着收割蔬菜、撒撒种子,一个月干不了十五天,算下来也能挣到两千块钱。你说说,我们村民的日子还能差吗?”
主持人被震惊到了:“这么厉害啊?那是不是附近的几个村子,都是同样的情况?”
大娘笑眯眯地频频点头:“一样一样,都一样!”
转而,又摇头:“还是有五个村子不一样。前几天发生的事情,那五个村子的村民,人心不足蛇吞象。程太初把他们全部从帮工队里开除了,对外招了几百个帮工。”
主持人好奇道:“啊?五个村子的村民,全都开除了?听上去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,您能跟我们细说吗?”
大娘摇头摆手:“不是我不肯说,也不是不能说!是我懒得提!那五个村子的人,简直太没脸没皮了,我都没脸说!”
直接把五个村子的帮工,几百上千人,全都开除。
那肯定是大事!
虽然有噱头,但一不小心就会滋生枝节!
出发之前,台长可是千叮呤万嘱咐。
市政府把旅游项目交给了程太初,还向上申请了打造庄园的红头文件。
说明政府是很看重这个人!
你这一趟,是全国直播的采访,可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